新化县全民兴教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难题

2019-09-18湖南省教育督导网12

湖南新化县是革命老区县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县。为有效破解义务教育“城区挤”“农村弱”的发展难题,近年来,新化县委、县政府秉承“穷县也要办大教育、好教育”理念,把“教育强县”和“重教治贫”作为强力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,紧紧围绕“让每个孩子脸上有笑容,让每位教师成长有方向,让每所学校发展有特色”的目标,加大教育投入,改善办学条件,优化教师队伍,全民兴教形成发展合力,全县城乡学校面貌焕然一新。

夯实三级联动责任体系,筑牢教育均衡发展的组织保障。一是坚持县级统筹,落实定期议教制度。近三年,县委常委会、政府常务会议、县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达28次,相关县领导调研、考察、督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35次,坚持做到教育发展优先研究、教育问题优先解决、教育人才优先引进、教育规划优先落实、教育成果优先奖励。二是强化乡镇履责,健全督导评估制度。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纳入对乡镇党委、政府的绩效考核,实施责任区督学挂牌制度和督政定期通报制度,对教育主体责任履职不力,控辍保学、教育环境优化和安全管理不到位的乡镇从严追责问责。三是强化部门服务,坚持挂点扶持制度。实行教育工作县级领导“联乡挂点”、县直部门“对口支持”的帮扶制度,每年至少为对口学校办2件以上实事;由县委、县政府督查室牵头,定期对县直部门开辟学校建设绿化通道、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等服务事项进行督查。

创新学校项目建设机制,破解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硬件难题。一是实施学校建设“交钥匙”工程。城区学校由县城建投和安居投做为业主,农村学校由乡镇人民政府做为业主,通过融资方式推进学校项目建设,全面实行“交钥匙”工程。近三年,共统筹投入资金22.95亿元,新建学校27所,改扩建学校336所,启动薄改项目 97个,建设标准化学校82所,新增校园面积65.24万㎡,新建校舍面积54.53万㎡,新建体育场馆面积31.6万㎡,新增学位5.2万个,确保超大班额全面消除,大班额大幅度减少。同时加速推进“三通两平台”建设,全县农村小学教学点实现了有线无线全覆盖。二是住宅建设项目配建中小学幼儿园。通过反复调研、座谈和广泛征求意见,2018年11月在全省县市区中率先出台《新化县住宅建设项目配套幼儿园中小学建设管理办法》,由住宅项目开发单位配建幼儿园、中小学,建成后按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移交县政府,具体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使用。三是广泛捐资兴教募集建设资金。倡议全县所有财政供养人员开展“一日一元捐”活动,每年至少捐赠365元,连续实施5年;每个县直单位负责对口帮扶一所农村管区初中学校,每年安排不低于3%的公用经费支援对口学校,并为对口学校解决不少于10万元的项目建设经费;由教育基金会牵头,乡镇为主体广泛发动的社会捐资助学活动,全面激发了县内外爱心企业、成功人士和众多父老乡亲情系桑梓、关爱家乡、兴办教育的拳拳爱心,呈现出全社会八方支教的喜人局面。

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机制,激发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师资活力。一是优化教师引进机制。2016年以来,建立了公开招考、异地调入、公费培养、特岗招聘、人才引进等多渠道引进教师长效机制,共补充教师3307名;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力度,共交流教师1279名、校长157名。二是健全教师培养体系。县财政足额保障教师培训经费,实现国家、省、市、县、校五级培训体系,实施教师专业发展“万千百十”(万名合格教师,千名骨干教师、百名卓越教师、十名教育家型教师)工程建设,持续推进名师工程,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名师工作室10个,特级教师1人,省、市学科带头人7人,省、市骨干教师36名。同时,与浙江等地名校广泛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,先后选送60余名校长参加跟岗培训,校长办学治校能力不断提升。三是保障教师福利待遇。在教师基本工资、绩效工资和“五险一金”福利全面保障到位的基础上,实施武陵山片区农村中小学教师人才津贴和乡镇工作补贴,从2018年起,对金凤等17个边远山区乡镇学校教师增加实施300-500元/月的艰苦边远山区人才津贴;大力建设教师周转宿舍,不断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;评优评先、职称评定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。

加快推进特色发展和共同发展,创造每个孩子拥有上好学的公平机会。一是加快推进特色教育。“四校联创”活动(即创建养成教育示范校、教学常规示范校、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校、校园文化示范学校)为总抓手,大力推进“新三育”(即家庭教育、心理健康教育、阅读教育)和“三进”(武术进校园、新化山歌进校园、书法进校园)等活动。二是持续开展学校结对帮扶。“送课下乡,结对帮扶”“城乡教学互动交流”“教师与学困生结对子”等活动为载体,促进城乡之间、校际之间、师生之间的交流,不断探索帮扶薄弱学校、转变学困生的新路子;同时开展“争创美丽校园”活动,积极引导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。三是切实关爱保障特殊群体。紧盯留守儿童、外来务工随迁子女、残疾儿童和贫困学生等特殊群体,扭住机会均衡这一根本,切实有效保障他们平等的就读权益。三年来,全县共接收随迁学生4386人,建立了22个乡镇“留守儿童之家”,在城区新建特殊教育学校;做好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,三年来共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金8543.06万元,惠及建档立卡等四类贫困学生153220人次;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学校475所(含教学点),受益学生38万多人次。


责任编辑:赵红